12月3日下午,北京国家会议中心4楼报告厅内,来自阿富汗、柬埔寨、匈牙利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部长、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等作主旨演讲,心怀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的愿景,分享传统医药发展的经验。
当天上午,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在京开幕,政府论坛为本次大会上的交流平台之一。该论坛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和中国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副主任钟东波分别主持,论坛通过加强政府层面的高效沟通与协作,挖掘传统医药的深厚底蕴,在交流互鉴中让世界传统医药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政策法规为传统医药提供坚实保障
在保障传统医药健康发展中,各国利用政策法规为传统医药勾勒出规范化发展的清晰路径。
“1967年,坦桑尼亚政府就推动了传统医药的应用,化学家发现许多植物具有医用价值。”坦桑尼亚卫生部传统医药局治疗服务司助理司长维尼弗里达·基蒂玛介绍,该国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和规范框架,这些机构在促进传统医药研究、保障传统医药安全有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还制定了多项政策和战略计划,以推动传统医药的发展和实施。如今,60%的坦桑尼亚人会优先选择传统医药进行治疗。
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包括中药在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的监督管理,该局副局长黄果讲道,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论方法。中国将持续深化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充分把握传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深刻理解中药发展规律,进一步健全中药审评体系,加快中药技术审评的标准体系建设。
马来西亚卫生部卫生副总监诺尔·阿齐米·宾特·尤努斯介绍,当地致力于促进传统医药的发展,设置了2018~2027年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体系行动计划,希望以此来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该国诸多医院和261个临床诊所都可以提供传统以及补充医学服务。
新加坡卫生部传统与辅助医药司司长林世辉介绍,多年来,传统医药从业者在新加坡发挥重要作用。新加坡有中医管理委员会,也有传统与辅助医药部、卫生科学局,通过从业者理事会进行监管,将不同功能整合到一起;在药物监管方面,对中成药等传统药物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制定了严格标准,确保传统医药在新加坡的健康发展,保障民众的用药安全。
作为国际推动传统医药发展中心,中国香港在中西文化共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卫生系统的发展奠定稳固基础。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分享了传统医药在教育、服务、法规,以及在加强传统医药研究领域的进展。在区域合作中心,慢病管理、康复领域等都在初级医疗领域注入了传统医药的力量。此外,当地建立严格监管框架,确保中草药的质量;开展销售后的监督管理,确保传统医药在国际市场高质、安全、有效;建立全球认可的参考标准;2024年,发布了“数字化医药评估”线上平台,提供关于中国中草药的检测信息。
国际合作开创传统医药共赢通途
在传统医药的发展中,各个国家和地区需要一座宽阔的桥梁,连接起蓬勃“动脉”,引领传统医药走向世界的大舞台。
这次大会的举办地,北京就是这样一座坚持开放包容、文明互鉴的城市。中国北京市副市长靳伟介绍了北京在推动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医药深度融入全球卫生体系的成果。当地通过打造中医药文化主题活动品牌,建成148个集文化科普展示、互动体验、智能检测等于一体的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推出59家北京中医药文化旅游基地;建设3个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支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等在德国、新加坡等地开设中医医疗机构,派遣中医专家参加援外医疗队,推动了中医药海外传播。
匈牙利卫生部特派专员、国家卫生预防中心主任希拉德·纳吉讲述了与中国之间的深厚友谊。匈牙利是在欧盟国家开展传统中药学位教育最早的欧洲国家之一,2011年,有5000余名匈牙利医生接受了针灸培训,并开始学习如何使用中草药。匈牙利也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在中医药领域进行广泛合作,为两国人民的健康事业带来福祉。
新西兰中医管理委员会主席派迪·麦克布莱德指出,新西兰在中医发展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国际合作。2021年9月,新西兰卫生部宣布中医药加入到18个其他的医疗专业当中,而且在《卫生医疗从业竞争保障法案》中立法进行监管,以保护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安全。
阿富汗公共卫生部部长毛拉维·诺尔·加拉尔·贾拉里介绍,阿富汗医师会根据食物的冷热性质来预防和治疗疾病,这和中国的阴阳概念非常类似。此外,该国鼓励本国专家与中国专家进行联合科研工作,以研究本国传统药材。他希望,世界卫生组织和上海合作组织能够支持阿富汗来提高当地传统医学实践的水平,特别是建立阿富汗传统医学同本区域其他国家传统医学之间的紧密联系。
政府论坛上的交流推动了各国传统医药政策的完善和实践进步,共同探索传统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发展模式。相信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将共同书写世界传统医药繁荣发展的新篇章,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本报记者 朱蕗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