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专栏>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专栏>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动态
一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4-12-05 09:13|
分享:

“中国始终坚持发展现代医药和传统医药并重,推动中西医药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医药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掷地有声,令我们备感鼓舞,激励着我们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

如何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如何深化国际合作,推广经验成果?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成为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的一个重要议题。

12月4日,大会平行论坛之一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论坛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院士、专家、学者以及各界代表汇聚一堂,围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及其他疾病、传染性疾病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互通有无,高效赋能传统医学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让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来了一场“双向奔赴”。

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和世界自然医学联合会主席伊娃·劳伊德共同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在视频致辞中表示,中西医各有所长,应当优势互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保持传统医药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希望大家正视差异,提倡多元模式,为世界人民健康作贡献。随后,国医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大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鲁道夫·鲍尔,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作主题报告。

传统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有效果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承办的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论坛心脑血管专题论坛上,18位中外院士专家聚焦心脑血管疾病,围绕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融合应对心脑血管疾病挑战,展开深入研讨。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主讲《泛血管疾病:启示与未来战略》。泛血管医学作为新兴学科领域,突破传统单器官血管病变研究局限,强调全身血管系统的整体性。葛均波在演讲中深入探讨其内涵,阐述多学科交叉融合在泛血管疾病诊疗中的重要意义。

牛津大学教授、新西兰皇家学会荣誉院士大卫·帕特森介绍了欧洲传统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创新转化。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波斯医学院院长罗伊·拉希米分享了波斯传统医药与心血管病防治的研究。

中国工程院院士田金洲主讲《阿尔茨海默病的序贯疗法》。田金洲提出了“阿尔茨海默病(AD)证候级联假说”,从中医视角将AD视为肾虚主导的证候演变过程,并基于此假说设计了序贯疗法,针对不同阶段进行补肾、化痰、泻火等分阶段治疗。

美国生命大学副校长约翰·W·唐斯介绍了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与脊柱指压法在心脑血管疾病管理中的应用。

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吕爱平介绍,生物技术的巨大进步将加快中西医结合的进程。中国已经建立起高质量的中西医结合模式,为完善医疗保健体系作出了巨大贡献。未来中西医结合将以新医学面貌出现。

交流对话环节,多位专家围绕“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策略:精准时机与关键路径”主题进行探讨。

肿瘤防治凸显中医药力量

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承办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论坛肿瘤专题论坛,围绕传统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新方法、新技术、新理论进行交流分享。来自我国及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伊朗等国家和地区的11位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140余名国内外肿瘤及相关领域研究者参加研讨。

韩国大田大学附属医院整合肿瘤研究中心主任俞和承,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医科主任冯利,广东省中医院肿瘤大科副主任张海波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侯炜,围绕非小细胞肺癌、食管癌或肿瘤特殊类型的针灸或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及临床研究等,作专题报告。临床研究环节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和韩国整合肿瘤医学会主席崔洛元共同主持。

基础研究环节,美国肯塔基大学医学院毒理学和癌症生物学系副教授杨新盛、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遗传学教授兼主席大卫·阿德尔森,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东,沈阳药科大学副校长宋少江分别作专题报告,从传统药物的分子作用机制概念验证、肿瘤分化诱导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机制及抗肿瘤成分挖掘及前药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肿瘤防治前沿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该环节由墨西哥全国医疗中心人体与针灸中心主任亚历杭德拉·阿吉雷·格雷罗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李杰主持。

向世界展示中医药防治传染性疾病的作用

2024年世界传统医药大会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论坛传染性疾病专题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组织,邀请了来自巴基斯坦、伊朗、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的外宾专家,以及国内院士、国医大师等,聚焦传染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医学及尤纳尼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在传染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等内容,展开专题交流与研讨。

主旨报告环节,巴基斯坦科学院院士、伊斯兰世界科学院院士、巴基斯坦卡拉奇大学医学和生物有机天然产品化学教授兼教科文组织主席穆罕默德·拉扎·沙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墨西哥“11月20日”全国医疗中心人体与针灸中心主任亚历杭德拉·阿吉雷·格雷罗,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存济医学院院长高福,巴基斯坦科技部秘书长、尤纳尼医学与中医药融合教授阿沙德·沙基尔,葡萄牙米尼奥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葡萄牙科学基金会教授阿尔贝托·卡洛斯·皮尔斯进行演讲。

演讲围绕金花清感颗粒治疗新冠轻症临床试验、中医药在抗击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中的作用、墨西哥传统医学在防治传染性疾病中的作用、疫苗与中药、尤纳尼医学融合现代医学在穆斯林国家中的应用、食药同源传统药物在传染性疾病预防中的应用等主题,对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的实践与转化,展开交流对话。

聚焦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新范式

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融合论坛代谢性疾病专题论坛由中日友好医院(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承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所长宁光,斯里兰卡甘帕哈·维克拉马拉奇传统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瓦利维塔,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主持本场交流。

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中西医结合在代谢性疾病防治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学者聚焦中西医结合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探讨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互补优势。通过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与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代谢病所所长仝小林围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进行了详细阐述,分享了中医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巨大潜力。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中医针灸师协会会长杜桓斌在论坛上呼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分享了题为《中医药体质研究为世界“共病”提供新视角》的报告,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性;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医药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刘良以《中医药防治重大慢病的价值与原理》为题,探讨了中医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广阔前景。

日本富山大学学术研究部医学系和汉诊疗学讲座教授、富山大学附属病院和汉诊疗科科长贝沼茂三郎以《日本汉方医学与代谢系统疾病》为题作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中医运动医学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朱立国介绍了中医传统正骨手法的作用机理与标准化研究,展示了中医药在骨科领域的独特优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兼胰腺炎中心主任夏庆分享了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医热病理论创新及中西医融合实践的经验,展示了中西医结合在急重症治疗中的巨大潜力。(中国中医药报记者 王 迪  徐芃芃  王青云)